「糖炒栗子,糖炒栗子,新鮮出爐的糖炒栗子......」,最近下班路上總能聽到這一陣陣的吆喝聲,對我來說簡直是赤果果的誘惑,如果不吃一點,覺得太對不起自己了,生怕過一段時間就吃不著了哈哈哈哈。
外面現成的板栗雖然很吸引人,但阿包還是喜歡買一些新鮮生板栗,回家自己做著吃,既便宜又能保證使用的原料健康安全。這個時候特別關鍵的就是挑選板栗了。很多人覺得板栗不好挑選,因為它擁有一個包裹嚴實的外殼,從表面很難直接看出果肉質量好壞。其實挑選板栗也是門學問,從這幾點來選我們就可以搞定香甜好板栗。
通常我們在市場上能夠買到的板栗一般都帶殼,如果是剛剛剝出來的新鮮板栗,那麼外殼摸上去感覺水分十足,毛茸茸的手感中,殼也感覺硬實中帶著彈性。但如果您摸到板栗的外殼硬邦邦、光禿禿的,那麼證明這個板栗放置時間過長,在挑選時一定要配合第三點來仔細辨別,以免挑到爛板栗。
剝過板栗堅硬的刺殼的朋友就知道,板栗有兩層外殼,通常帶刺的一球裡面會長有好幾顆板栗。所以,這也是為什麼板栗有圓的、有扁的,還有一面圓一面平的。圓圓的板栗通常都長在外觀,不光裡面的板栗肉多,而且在生長過程中,接受陽光照射的時間長,所以吃起來更甜。而那種兩面都扁扁的板栗因為被夾在中間,所以肉小,甜度也不高。所以,選板栗時,一定要選又大又圓的。
除此之外,咱們還要看板栗的外殼,那些明顯有霉點、蟲眼的,肯定是爛板栗,一定不能選。
想要判斷板栗內裡的肉質有沒有變壞,最簡單的辦法是放入水中浸泡。如果浮出來的,證明板栗是壞的,不能選。但通常的情況下,店家都不會讓我們這樣選,所以這個時候咱們就只能通過晃動板栗來判斷。
將板栗拿在手中,同等大小的情況下,挑選分量重的那一顆。輕輕晃動,如果板栗的聲音很悶,而且沒有明顯的晃動,那麼證明板栗肉多且新鮮。反之,則不能選。
按上面的方法來挑板栗,可以輕鬆避免入許多坑。還有,板栗雖然好吃,但剝皮是真的難,用指甲扣得東一塊西一塊,果肉都碎了,看著是真費勁。跟著阿包簡單三步走,輕鬆剝板栗不傷手。
1.用刀子在板栗殼上橫著劃上一刀。
2.將板栗放入燒開的水中,蓋上蓋子燜5分鐘。
3.待水不燙手的時候,可以取出板栗剝皮,邊取邊剝(水不要倒掉)。